-
孙瑞哲:管理创新是纺织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 更新时间:2016-08-13 09:48:39
从贸易关系看,世界范围内,区域贸易协定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仅2010年到2016年6月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就有76个。由于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互惠条款主要针对协定内国家,在推进协定内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跨区域的经贸合作,造成了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我国与亚洲各国之间有大量的区域内贸易,同时另有战略性协定在其它更多国家生效。行业的一笔交易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相互交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掌握应用相关规则的技术难度。
从成本格局看,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全球纺织制造综合成本差距在日渐缩小。全球纺织制造成本趋于扁平,使得行业供给出现分散化趋势。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区域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全球供应链,企业需要更多的战略考虑。
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
当前行业需求端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一是关注产品与关注体验并重。消费者在关注价格、品质的同时,开始注重消费体验与文化表达,市场对服务化、定制化、娱乐化的需求成为趋势。独立咨询公司Gartner(高德纳)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89%的企业相信2016年客户体验将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2015年定制业务占奢侈品行业的比重已达20%。
二是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高收入阶层的快速崛起,行业市场潜力日益加大,并开始向城镇下沉。贝恩咨询预测2015-2020年,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其中一线城市增长率为15%,二线为21%,三线及以下为26%。三线及以下城镇所占份额将占到50%左右。
三是二八经济与长尾经济共存。消费需求正由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为主,向着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的繁荣,使得具有时尚基因的服装行业长尾效应更加明显。有研究显示中国服装的网络销售中,大品牌份额低于10%,而长尾品牌的份额达到50%左右。
市场需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向标。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信息经济加快融入行业
在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制造、机器代人趋势明显。2013年起我国成为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5年销量7.5万台,同比增长36.6%,约占全球30%,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台/万人增加到36台/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2015年,分别有19.9%和11.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或计划采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
在决策分析环节,以数据挖掘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始应用并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纺织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以ERP、CRM、PLM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到行业企业,有效支持着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在营销服务环节,2015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B2B交易额为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庞大的网络规模,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创新平台。D2C、C2B、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等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尝试不断涌现。
分享经济成为潮流
世界范围内,分享经济正在快速崛起,开放共享已成为潮流。据Crowd Companies统计,2015年全球分享经济投资额为142.06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显示,2015
延伸阅读